戴长征:欧洲如果不改变自相矛盾的政策、观点和价值,就不可能建立起信任

2023年11月29日

港澳赤兔

2023年10月23日,由港澳赤兔(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举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处于碎片化的世界,中欧双方更需要增进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

世界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现在世界上有两场战争,中美之间的经济政治摩擦愈演愈烈,我们正面临着二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情况。

中欧是重要的文明,是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参与方,中欧关系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

首先,如果中欧关系的现状持续下去,有冲突矛盾和争议的概念和政策会存在欧洲方面,这是我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对欧盟的对华政策感到混乱不解。欧洲对华的战略政策是非常具有争议的,怎样能够把对手、竞争、伙伴关系协调起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某些方面,欧洲需要中国作为它的伙伴,在经济领域、贸易领域,欧盟也想让中国成为一个竞争者;在安全领域,在政治领域,欧盟把中国当成对手,怎样能够理解这样富有争议的自我矛盾对华政策呢?怎样能够把这三者区分开来?它们是一级一级还是有统领性的,一层统领着下一层,一种分级的定性?所以,我们需要更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政策措施。由此,也带来了一些自相矛盾的政策措施。比如中国和欧盟现在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合作,需要了解彼此的利益,但是,各种各样的调查和反补贴措施、反倾销调查都是欧洲方面启动的,这些严重影响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我们需要增加贸易,但是,在半导体领域、绿色产品、数字产业方面,欧盟一直在执行去中国风险的政策。另一方面,欧盟其实也需要加强跟中国的沟通,但是实际上,欧洲一直在推行着去中国风险的政策。我们怎样能够理解这种所谓的对话、沟通和去中国风险间的关系,说一套做一套。

我记得博雷利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一方面,博雷利说,不管什么时候要想建立官方的关系或者是正式的外交关系,欧盟不会和台湾建立这样的关系。但是,他又说中国对台湾的政策是一种胁迫性政策。对于中国方面来说,这确实很明显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所以,这些政策及政策背后的观点本身就富有争议,而且是模糊的,很难让人理解。当然还涉及到其他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都令人费解。所以,这确实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气氛。

现在很多贸易流出了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怀疑态度,怀疑未来,他们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双方可能都感到需要说服对方,需要进行对话。所以,在2023年的后半年,我们看到更多欧方领导人来中国访问,中国也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来推动与欧盟的对话和沟通。但是,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观点和价值,就不可能建立起信任。博雷利也说过,我们需要信任。但是中欧之间的相互信任却在不断减少。我们知道欧盟有它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比如来自美国的压力、自己内部的政治经济局势。因此,怎样能够在制度性竞争者、对手和合作伙伴三者上协调好,形成一种好的逻辑,作为一位学者我找不到任何的出路,这中间确实没有什么逻辑,没有办法从逻辑上进行分析。

展望中欧关系的未来,2024年前途渺茫,比起今天其前景更加晦暗。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谈判对话,越多越好,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加强彼此理解,因为我们毕竟是两大文明,而且是最重要的两个力量。我们有实力、有能力去改变世界。我们希望就从两国自身着手,中国应该看到并理解欧洲的立场、利益、政策,中国要对欧洲充满希望,与此同时,欧洲也应该更多的理解中国的立场、利益、政策。

最近欧洲提出战略上的自给自足概念,如果我们的标准不一样, 如果只是一味听美国的话,中国该如何应对?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政策是胁迫性的,但行为并不如此。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港澳赤兔(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戴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