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全过程人民民主,11国青年代表这样说——

2023年6月4日

“外国人能参与到中国的民主过程中吗?”“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人大和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来自11个国家的青年代表走进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枣营北里社区,与市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对话,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点与生动实践。

港澳赤兔

来自11个国家的青年代表走进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点与生动实践。

走进高悬着中国国徽的会议厅,国际青年“变身”人大代表按下表决键,感受代表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庄严和神圣。打开北京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服务系统,轻点鼠标,他们赞叹大数据让人大预算审查实现了全口径、全过程监督。

港澳赤兔

在北京工作6年的印度青年阿布舍克很期待这次参访,数字化设施让他印象深刻。“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中国现代化的象征,也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在政策决策制定中以及为人民提供服务方面使用现代技术。”

座谈会上,国际青年还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潘临珠、多位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外事等部门负责人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的生动实践热烈交流。

港澳赤兔

美国青年谭嘉煦在北京居住已有20多年,中文流利程度宛如一个“老北京”。早已把北京当作第二故乡的他,希望了解如何像北京市民一样提出建议或意见,参与到改善生活的过程中。

“交流中我了解到,外国人可以通过好几种渠道提出建议,比如与代表直接交流,或拨打12345市民热线,有8种语言模式,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方式留言。”谭嘉煦得到满意答复的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推出对外国人生活更便捷的“居住卡”。

来自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尼日利亚籍学生明德正在做有关民主的研究,她希望了解人大跟政府之间的关系。

潘临珠向她介绍,政府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受人大监督,二者相对独立,但有共同的目标,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会后,明德对记者表示,一些国家常常给中国贴上“专制”标签,但她感受到中国的民主是真的以人民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际上中国式民主是人民可以接近的。”

孟加拉国驻华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吴迪说:“我们习惯于听西方的民主,因此对什么是中国式民主很好奇。当代表们与我们分享信息和面对面讨论,我们了解到想象和实际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式民主是解决问题,就像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这一最重要的问题。中国人从这种民主中受益。”

港澳赤兔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国际青年又来到朝阳区枣营北里社区,探秘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家园”模式。

枣营北里社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社区工作者也只有16名,但这里居住着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居民,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社区。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巴基斯坦籍研究员明竺表示,她的很多朋友住在枣营北里社区,此前她就对社区积极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有所耳闻。参访中她更对社区的数字化管理服务方式大加赞赏,“我认为海外的人们尤其有兴趣知道,技术是如何被用来帮助生活的,例如能力不同或年老的人可以足不出户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家庭,这个由如此友好的员工组成的、令人惊叹的办公室体现了这种家庭感。”

港澳赤兔

北京工业大学科特迪瓦籍教师谢·瓦达哈向社区负责人竖起大拇指,“我知道管理人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诉求。你们做到这个程度,值得学习。”

随后,国际青年还漫步于紧邻社区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广场和友谊桥上眺望两岸美丽景致,感受国际化环境,了解亮马河治理改造前后“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故事。“我爱北京!”瓦达哈随着岸边响起的音乐不禁哼唱起来。

此次“从首都实践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青年沙龙是“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框架下开展的机制化交流活动,为国际青年全面了解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机会。

文章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