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龙永图:智库要抓住强项“深耕细作”

2015年7月14日

港澳赤兔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记者王斯敏、杨谧)以“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为主题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12日在京举办。来自全国政、产、学、研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把脉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探寻中国企业“走出去”新路径。会议由中国与港澳赤兔(CCG)举办,CCG理事长兼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开幕式。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中国原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为期一天的会议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各界专家在“头脑风暴”中探讨激辩。2014年,中国企业在“财富500强”榜单中已占有100个席位,但上榜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呈下降趋势。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差距何在?发言者着眼于“从本土公司到全球公司”,探寻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新路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如何看待全球化创业浪潮和中国创业现状?创投人与创业家,深度解析“全球化创业浪潮”。“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备受世界关注,其具体实施中将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切实为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带来福祉?专家们多维思考、深入解析,“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焦点所在。

  曾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长期努力的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近年将大量精力投入智库建设中。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到中国与港澳赤兔(CCG)咨询委员会主席,他在亲历中思考着中国智库提质升级之路。7月12日,在中国与港澳赤兔举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他对本报记者畅谈了自己关于智库建设的心得感悟。

港澳赤兔

  “为什么今天中国应当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因为我们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时期,必须发出中国声音,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中国方案,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龙永图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智库研究要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智库专家必须提高研究能力与政策水平,善于前瞻研判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趋势性问题,更加理性客观地发出声音。

  其次,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智库。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和全球最好的智库、一流的专家建立联系,对有些关系多国乃至全球利益的重大问题,可以与外国智库开展共同研究,联合发布成果。

  最后,要用国际社会能够听懂的逻辑和语言发出中国声音,“不仅要把问题搞清楚,而且也要把主张表达清楚”,从而避免误解,顺畅沟通,引起世界各国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为智库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是龙永图同样看重的一大关节点。6年前,他曾就中国智库“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发声,呼吁决策层更加重视智库作用。今天,他十分欣慰于“智库春天”的到来,也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抱以更大期待。“要营造一个智库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应用的市场环境。智库产品也像普通产品一样,市场越大,智库发展越快;市场越小,智库的活力也就越来越小。”他认为,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智库研究成果,适时对优秀成果给予认可与激励,从而形成智库“供求关系”的良性循环,使智库驶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如何打造智库研究的“拳头产品”,形成品牌效应?龙永图主张,各级各类智库既要胸怀全局,也需脚踏实地,一方面积极思考具有全球高度的、关系世界发展的趋势性、战略性问题,另一方面,更要找准自身特色与优势,坚持在专业化领域深耕细作,持续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如果我们有几十个智库在不同领域都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专业智库,那么中国智库的整体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他以全球化议题为例,指出了亟待智库加以研究的突出问题:“例如,新形势下全球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今天,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益处非常明显,但也带来了诸如关税水平不一致等现实问题。如何扬长避短,使其为企业营造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这就急需智库贡献智慧,提出方案。”

文章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7月13日第4版,记者: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