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交流】广纳天下留学英才,做真正的留学大国

2015年1月26日

港澳赤兔

    出国留学事业的开放,曾经为中国送回钱学森、钱三强一样的精英人才,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如今,到了开放来华留学的时候。中国不仅是全球留学生最大输出国,也力争成为全球留学生最大输入国,成为世界上真正的留学大国……

  全球地位提升,中国留学进入双向流动的“新纪元”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留学归国、来华留学人数均有大幅增加,留学人才开始呈现双向流动的趋势。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全球地位的提升。根据IMF的预测,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超过美国,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崛起和世界地位的提升,使得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人才吸引国,海外留学人才开始大量回流,同时吸引了大批蓝眼睛、黄头发的外籍人才,也包括外国来华留学生和国际移民。据统计,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35%。

  人才竞争热度不减,留学生成为全球性稀缺资源

  各国纷纷允许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在国内就业,是当前世界通用的全球揽才的做法,甚至被称为吸引国际人才“一本万利”的做法。外国留学生比直接引进的外籍人才更熟悉国情,相对本土人才则节省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并能带来教育创汇。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招收留学生当作补充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有条件地提供奖学金或助学金,在签证和移民上提供便利。目前不光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对留学生的挽留,同样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也都在加大力度吸引外国留学生在本国就业。

  美国是世界上吸引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也因此受益最多。一方面,美国保证高等教育教育体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与高等院校对留学生持开放、支持的政策。历史上,赴美留学人才留在美国,成为科学家、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改变了美国的发展史。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在外国。在教育领域,美国大学2011年的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外国学生占71%、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将近50%。当前,在美国针对所有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外国学生,免除工作签证与绿卡配额的限制。美国更欲发放更多H1B签证,以保持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仅中国而言,2013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已经超过27万人,连续7年增速均为两位数。美国曾与中国达成互派十万留学生的计划,在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中美两国又宣布相互放宽留学签证有效期,促进留学人才的进一步流动。

  2014年开始,澳大利亚不但支持合作办学,还出台政策认可境外一些著名的大学毕业、符合澳洲紧缺技术需求的大学生,让可以同本土的外国留学生一样直接获得澳洲18个月的临时签证,不受限制在澳洲境内工作、学习或者旅游。

  1999年英国就提出“要在5年内争取到全世界四分之一留学生”的目标,并发动企业提供赞助,通过奖学金来吸引留学人才。英国政府同时还规定,全球50所顶尖MBA学院的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英国高技术人才移民计划。

  2007年韩国出台了“留学韩国计划”,计划加强政府、大学和公司之间合作,保证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就业。2009年日本首相宣布实施“接收三十万外国留学生计划”,计划选出三十所大学使留学生占学生总数两成以上,并计划在日本国内创造有利条件让外国留学生五成以上能在日本就职。

  开放来华留学,成为真正留学大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引进的来华留学生却还不多。

  据中国教育部最新统计,2013年在华的各类外国留学生共计有356,499人,但其中读学位的人数只有十几万人。而在出国留学方面,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仅2013一年就多达41万多人。留学规模在“输入”和“输出”两方面不平衡。根据OECD的统计,国际留学生占高等教育总在校生人数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8%以上,澳大利亚、英国等甚至高于10%。中国读学位的学生这一比例却仅为0.4%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才的可持续对国家竞争力发展可持续起决定作用。来华留学将可以成为开放人才政策的突破口,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平稳进入经济“新常态”;甚至可以结交更多外国青年友人、培养未来政治领袖,助力我国构建大国外交宏伟蓝图。

  如何能够更多更好的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华,我国还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可考虑放宽来华留学优秀毕业生的实习工作政策,允许优秀外国留学毕业生留华工作和生活。

  根据我国现行的留学政策,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在我国就业或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外国人才“苗子”。建议顺应世界人才国际化流动的趋势,放开外籍优秀留学生在华就业和创业的限制。我国也可以设置留学生实习签证、工作签证,允许短缺人才、或居留达到一定年限、就业创业成绩出色的外国人才留在中国。制度上对留学生和外国人就业加以区别。鉴于《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等法规的一些条款已不适应实际工作,建议对其进行讨论和修改,尤其是将留学生就业与外国人就业加以区别,以适应新形势下留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修改的总原则是:确立来华留学生可就业的基本原则,重点落实高学历人才的基本原则。通过不断修改,最终出台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同时,放开国际留学生实习限制。一是改革在华留学生实习的规定,允许国际留学生在华期间,进行打工或实习,每周工作限制一定时间,持有学生证者,不需要另行申请工作签证。二是放开国际学生在学期间,到中国的实习签证,凡是教育部承认的著名大学学生,可以申请实习签证来华工作一年到两年。

  (二)改革教育体制,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

  目前中国高校尚未建立教授治校的现代化管理体制,虽然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学术委员会,但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往往仅限于纯技术性的学术评议和审核,并不都参与学校管理,没有相应的决策权。相当于行政体系管理学校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应逐步完成中国教育去行政化,完善校长治校制度,使教育部门回归学术、科研本位,逐步将中国打造成世界性的学术科研中心及国际人才中心;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式,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人才。在国际,大学校长和教师全球招聘是很常见的现象,中国高校的领导者也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获得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导力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增加国际语言授课课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学语言国际化和教师队伍国际化是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客观需要。我国不能吸引海外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为非英语国家,又缺乏全英语教学课程。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多数要先学习语言,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中兼任教师中外籍教师人数11287人,占比不到1%。而香港大学外籍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40%~50%,教师中99%的人有国外学习经历。除了全球招聘,我国也可以考虑实施“教师国际化培养计划”,通过教师外语培训、中长期国际学术交流、国外进修、建立海外培训基地等措施,培养拥有熟练使用外语、读写外语文献等技能的教师队伍,并带动全国效仿实施。

  (四)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

  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引入外资竞争,倒逼本土企业,激发了本土企业的活力,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带来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最终成就了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在教育领域,为了尽快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避免因为教育水平差距而流失人才,中国也应尽快引入外资或国际办学模式,将中国高校推向世界,与世界教育机构展开竞争。建议开放部分教育市场,鼓励本土教育机构与国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国际学分互认等方式开设交换学生计划等方式,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我国紧缺专业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教学理念等。目前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分校等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各方好评。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五)实施吸引留学生的专项计划和示范工程

  2010年,中国教育部实施了《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吸引留学生的计划。计划设定了到2020年,中国吸收50万在华留学生的目标。在此计划框架下,可以仿照日本的Global30计划,挑选国内重点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工程,资助目标院校增加吸引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硬件设施、引进外籍教师、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等。

  出国留学事业的开放,曾经为中国送回钱学森、钱三强一样的精英人才,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如今,到了开放来华留学的时候。来华留学的开放,或许可以为中国送来和培养新时代的白求恩一样的高技术、高专业的国际友人,帮助中国科教文卫事业的进一步提升。面对全球人才竞争,中国需要在留学政策上做出更大胆的突破,抓住历史机遇,不仅仅充当世界第一留学输出国的角色,还要大力吸引全球学子,建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环境,不仅是全球留学生最大输出国,也力争成为全球留学生最大输入国,成为世界上真正的留学大国。

(部分内容发表于《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作者 王辉耀,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