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中国出国签证第一人

2014年5月30日

    “深井巷的尽头有三口深井,那里是女人们聚集的地方,洗一篮青菜洗一筐衣裳,洗不尽张家短李家长。”这是徐小平写的歌曲《深井巷》。1956年,徐小平出生于江苏泰兴城的深井巷。他是新东方留学、签证、出国咨询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被看作是“出国签证第一人”。

    1987年到1995年,徐小平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得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其间,徐小平一度回国创业,但并不成功只好返回加拿大。徐小平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1995年,这一年,徐小平北大时的好友、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来到了温哥华。连续几天的秉烛夜谈之后,俞敏洪邀请徐小平加盟新东方。1996年,徐小平回国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回国之后,徐小平在新东方建立了创业实验田——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方面的工作。

    从事出国咨询多年,徐小平对留学专业的选择、留学签证的取得、留学机会的利用、留学之后的出路到出国的意义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对于留学专业的选择,很多人倾向于经济、金融、管理等热门实用专业。徐小平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建议出国读高中、本科的学生读些“没有用”的专业。因为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专业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留学国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徐小平曾经说过:“在美国,真正好的大学是不给你准备就业的,他给你准备的是能力。文史哲这些在国内不少人看来‘没什么用的专业’,国外却很重视。因为它培养了你的综合素质,为你打下了坚实的人生基础。至于职业方向,可以通过读研来确定专业,也可通过工作实践来确立职业兴趣。”

    签证在出国的道路上至关重要,不管之前的准备多么充分,被拒了那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变得没有意义。针对签证,徐小平建立了新的“哲学”,“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中寻找你的签证策略,然后去美国大使馆领取你的前途入场券——美国签证”。徐小平认为自信是取得美国签证“最最重要的原则”。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签证官会从自信里看到面试者远大的未来;二是自信的面试者让签证官感受到了自己枯燥工作的价值所在。徐小平曾直言:“记住,当你走到签证处窗口时,签证官在等待你展示你强大的自信,给他枯燥的工作带来动力!”

    顺利拿到签证,来到异国他乡,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对此,徐小平给出了自己的忠告:“中国学生出去了,最忌讳的就是死读书。”他认为,“只知道埋头在图书馆看书,那还不如在国内读,哈佛商学院的全套教材在中国都能买到”。在美国,交流、实习、社区服务是学生的必修课,“中国留学生,要学会交朋友,搞派对,参加社团,让精神找到出路”,“这比闷在家里读一本书,要重要得多。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幸福谋生的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匠人”。

    学有所成之后,回去还是留下,这是个问题。徐小平的答案是:“美国有首著名的乡村音乐,叫《乡村路带我回家》。为什么要回家?因为只有祖国,才是我们心脏跳动最强的地方。”此外,徐小平认为对于海归来说有着更多的机会,更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基本上来说中国的人才政策是全世界最开放的,而且符合全球化的潮流。

    留学的意义何在?徐小平曾引用过这样的统计数据:93%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23位“两弹元勋”中的22位、绝大多数的“一大”代表……都曾留过学。对此,他曾开玩笑地说:“世界顶尖学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如果说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那留学就是利用全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们培养人才。”同时,出国留学还为留学人员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至少留学让你有了另外一个坐标,有了另外一个视角,它是多维的、立体的,也是环球化的。”“这个意义在于当你遇到任何问题都能有一个比较、一个参照,那你就多了一个思路,比别人多了一双眼睛。也就是说留学会让你对习惯的东西有了一个新的眼光,这就是留学的意义。”

    从事教育和咨询多年,徐小平对于现在的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曾坦言自己是以赢利为目的,在做带有功利色彩的商业化的教育。新东方里的师生关系是已经异化,演变成了商家与客户的关系,学生成了“上帝”,作为老师和商家的新东方为学生提供前途和命运。但在徐小平看来,这正是新东方的教育、新东方的精神。在新东方时,他正是以这种精神为原则推进着自己的工作。虽然目前徐小平已经离开了新东方,创办了帮助年轻人创业的真格基金,还编写了《中国合伙人》电影剧本,但那段经历永远都在,那种精神也永远都在。

    本文摘自人民出版社《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主编王辉耀。该书由中国与港澳赤兔作为智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