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晗:海归推动中国企业转型

2013年9月30日

    我叫肖晗,是岚山社会基金创始人。基金专门投资于环保和大公益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专注于对社会或者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业,例如,农业产业链、生物医疗、教育、养老和保障房等行业。公司希望通过并购的方式去让这些行业得到一个更良性的发展,进而增强国内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每个时代多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比如之前可能海归整体出来数比较少,不过当时中国对国外技术和管理的需求也比较少。在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相当于用一些环境和民生的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民众慢慢开始关注环境和民生,关注国民幸福指数。在环保领域,中国需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环保技术、商业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

    在慈善领域,国外的经验指出,仅仅依靠捐赠的扶贫方式无法儿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例如,对一个贫困地区,如果一直捐钱的话,当地原有的劳动力就会变得更懒,从而造成了生产力闲置和浪费。西方的社会学家提出用商业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对于失业人员,社会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使他们变成生产链条的一部分。这样的话,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了收入,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就避免了“靠捐钱扶贫,反而会让当地的经济垮掉”的现象。

    我们在国内做了一些调查,很多国企的自身行业增长潜力有限,未来需要进行产业转型,需要把本身的夕阳行业资产置换出去,让朝阳行业和新兴领域的热门公司的资产进入。在这些并购业务中,可以发挥海归的技术优势和国企的本土运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合。这样的话,不但发展了新兴行业,也保证了国企的业绩。

    当前,中国海归人数在不断增加,然而国内对有海外经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像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之后,整个消费升级,所以会需要更多的西方高级服务的产品等等需要在中国生产或者在中国销售。国内外之间的联系是没法儿完全靠一种文化出来的人去做这件事,而海归这层,它的确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形成了一个层,这个层是把两边的文化互相的交流,两边的商业互相交流。而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之后,我们有更多的去海外收购的业务,这样的话就需要通晓当地文化的人才去做这件事情。

    更有一点国家在推动中国的文化,中国好的东西向国外传播,除了廉价的商品之外,我们要输出一些文化上的东西,这些东西更需要熟悉两边文化的人才去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当今海归能做的事情还是非常的多。

    海外经历促进普世价值观的形成

    我觉得在国外的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当你很多国家工作和生活以后,了解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之后,更有可能会形成普世价值观,也就是更关注人类的普遍需求和全球的人道主义需求。大部分海归回来之后,他的全球视角会更多一些,当然民族主义也会少很多。

    海外的经验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两块海外生活的经验:

    第一、我刚开始留学是在伦敦读一年的语言课程,这一年的英国家庭寄宿生活,是我了解了基督教和英国人的宗教历史。我对基督教的认识过程使我认识到一个人要坚持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人对社会要有责任感,你不是为了自己去生活,而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海外经历帮助明确职业规划。我在非洲做了一段志愿者,主要为当地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孵化器提供管理和金融上的支持,期间我们成立一个社会投资基金。非洲作为全球慈善的中枢,我在非洲工作期间接触到了很多来自欧美国家的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在这样一个人人热爱慈善的环境中,我被他们深深地影响了,回国创业后我仍然坚持在社会投资领域工作。

关键词 理事观点